儿科告急!舟山妇幼保健院门诊量达到史上高位
时间:2018-01-21 12:19 编辑:励志侠
1月19日下午2点35分,市妇幼保健院的儿科门诊仍熙熙攘攘,候诊区坐满了焦急等待的家长和患儿。诊室外,小宝宝的哭闹声此起彼伏,大人们则不断在诊室门口来回踱步、张望。
进入冬季以来,随着气温下降和几波冷空气来袭,流感发病高峰持续不退,尤其是儿童,由于抵抗力相对较弱,纷纷“中招”。面对儿童就诊人数的不断增加,儿科医生也开始了超负荷的工作,门诊量不断刷新,市妇幼保健院的儿科门诊量一度达到史上高位。
一天最高接诊820人次
由于病毒来势汹汹,市妇幼保健院的儿科门诊量达到史上高位:一天最高门诊量突破820人次,与平时的就诊量相比,整整翻了一倍多。为此,这段时间拖班对儿科医生来说也成了“家常便饭”。
白敏是市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医生,说起这段时间的工作状态,她苦笑着摇了摇头:“几乎快累爆了。”
白敏告诉记者,从去年11月起,儿科门诊的工作量一下子翻了一倍,尤其是流感高发的这段时间,成了医院最忙的日子。儿科就诊量不断刷新,日急诊量甚至一度上了800多人次。儿科的医生们几乎天天连轴转,不少人的排班表都是“白连夜”(出完一白天门诊,晚上再接着上夜门诊)“夜连白”(一个夜班过后,又接着一天的白班门诊)。最近虽然有所缓解,但就诊压力依然很大。
有医生带着扩音器上班
“儿科门诊白天有7个医生坐诊,接诊人数达500多人次,晚上儿科急诊以前是1个医生坐诊,现在已增加到2-3名,接诊量也达170人次以上,有时甚至达到300多人次。”白敏说,轮到值夜班的医生,常常要从下午5点开始一直工作到第二天的8点。
“以前后半夜病人少,还能眯一会眼睛,现在后半夜也有二三十个患者过来,根本没有时间休息,工作时间达到了15个小时。”
为了保证儿科医生就餐,每天一到就餐时间,医院就派了食堂的工作人员端饭菜给坐诊的医生们。尽管如此,连轴的加班加点还是让很多儿科医生累倒了。
前段时间,儿科有一个医生累得得了喉炎,输了两天液后又坚持来上班。
“为了让患者听清他的说话声,他自己带了一个扩音器,就这样整整坚持了一个星期。”
白敏说。
除了白天上班,医生们还轮流加入到晚上帮班队伍中,“帮班是从晚上5点工作到晚上9点,往往白天刚下班就连着又上班,一天的工作时间达到11个小时。”
白敏说,都是医护人员奉献自己的休息时间,但同事们没有一个人叫苦。
带孩子就诊忌盲目
为了避免传染,一些病人需要隔离治疗,与门诊科同事“一坐到底”不同,住院部的儿科医生则是“永远在路上”:查房、问诊……随叫随到,如果用计步软件计算,每个医生的步行数一天至少上万步。
昨天正逢儿科副主任蔡锡顶在住院部值班,记者在现场的1个多小时里看到,他查房、收新病人、跟患者家属谈话……忙得连喝口水都没时间。忙完一轮后,他趁着空隙告诉记者,病房里80张病床早都住满了患者,由于病人多,儿科科室里又不得不加了4张病床,但仍“供不应求”。
记者了解到,除流感、普通感冒外,轮状性肠炎、支气管炎也是目前最容易“突袭”孩子的病种。
“一些家长带孩子盲目就诊、重复就诊的情况特别多。”无奈地说,每看完一个患儿,他都会叮嘱他们发烧一般会3天到5天,如果孩子精神尚好,则只需在家中服药即可,如果退烧药连续服用两天后依然不见效再来复诊。
“现在儿科门诊大约有一半以上患儿其实症状都比较轻。”蔡锡顶说,
其实他们是没有必要来医院的,到医院反而容易感染病毒细菌,使病情加重。
为何儿童更易得流感?
记者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获悉,根据我市2017年12月份的流感哨点监测显示,医疗机构的流感样病例数(ILI:发热≥38℃,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)占门急诊就诊人数的比例(ILI%)达12%,最高日ILI%达17%,高于11月水平和去年同期水平(9%左右)。
目前,乙型流感为优势毒株。近期学校症状监测提示多所学校出现因发热、咳嗽等症状缺课的学生。根据监测,当前流感高峰还将持续一段较长时间。
为什么儿童更易患流感?
儿科医生表示,这是因为儿童相对免疫力低,幼儿园、学校人员密集,所以更容易感染。其中儿童是流感高危人群,5岁以下儿童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,更应加强预防。
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办法
在采访中,儿科医生多次表示,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病毒性流感的最有效措施。
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,目前使用的流感疫苗包含甲1、甲3和乙型V株3个组分,接种一次可预防3种型别的流感。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周后,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。
一般来说,年龄在6个月以上,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。对于预防儿童流感来说, 6月龄-5岁儿童及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为流感疫苗优先接种对象。对鸡蛋或对疫苗中任一成份过敏的人群不能接种流感疫苗。患过敏伴或不伴发热症状的轻中度急性疾病者,建议症状消退后再接种。